金秋時節,惠州田間的豐收景象如詩如畫。科技的加持,讓農業生產煥發出新的活力。在仲愷高新區潼湖鎮,耐高溫中季稻在“見空插糧”的精準播種和無人機植保技術的助力下,喜獲豐收。收割機忙碌地穿梭于田間,確保每一粒稻谷都能顆粒歸倉。農戶們欣喜地發現,科技的介入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為他們帶來了可觀的增收。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科技時代,生態農業成為全球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面對環境污染、土壤退化及糧食安全等一系列挑戰,勢必需要轉型。中國生態農業網致力于推動生態農業的普及和發展,著力打造綠色、高效、可持續的農業模式,回應時代的迫切需求。
做好三農工作,是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以下是對如何做好三農工作的幾點建議:
近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圓滿落幕,為2024年的“三農”工作描繪了新藍圖,明確了“三個轉變”的發展方向,標志著鄉村全面振興的新篇章已經開啟。鄉村振興戰略,作為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決策,不僅關乎農村的繁榮與進步,更是實現國家現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環。那么,我們又該如何攜手共進,推動鄉村的全面發展,助力農民走..
12月17日至1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對做好2025年“三農”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科學指引“三農”工作從戰略上布局、在關鍵處落子。
大家都知道,農村、農業和農民(簡稱“三農”)問題一直是中國發展的重中之重。從過去的人民公社大集體,到后來的分田單干,再到現在的鄉村振興戰略,農村的變化確實很大。但與此同時,我們也面臨著不少新的挑戰。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看看“三農”問題到底難在哪里,又該怎么解決。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始終把智慧農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方向和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抓手,采取切實措施,加力推進。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對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做出了系統部署。各地各有關部門立足自身實際,匯聚資源力量,積極探索實踐,推進鄉村振興取得明顯成效。明年的農業農村工作,要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要突出深化農村改革..
地膜覆蓋栽培的最大效應是提高土壤溫度,春季低溫期間采用地膜覆蓋可以提高0-10厘米深的土層溫度1-6℃,最高可達8℃以上,夜間由于外界冷空氣的影響地膜下的土壤溫度只比露地高1-2℃。
“順天時,量地利”,這是一些人對農學的認知。面向未來的高等農業教育,會是何種面貌?應該怎樣展開?